Spring Cloud实战小贴士:Zuul统一异常处理(三)【Dalston版】

DD的博客全面升级,阅读体验更佳(尤其是系列教程),后续不再通过这里发布新文章,而是改到 www.didispace.com 发布啦,奔走相告!点击直达~

本篇作为《Spring Cloud微服务实战》一书关于Spring Cloud Zuul网关在Dalston版本对异常处理的补充。没有看过本书的读书也不要紧,可以先阅读我之前的两篇博文:《Spring Cloud实战小贴士:Zuul统一异常处理(一)》《Spring Cloud实战小贴士:Zuul统一异常处理(二)》,这两篇文章都详细介绍和分析了Spring Cloud Zuul在过滤器设计中对异常处理的不足。同时,在这两篇文章中,也针对不足之处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。不过,这些方案都是基于Brixton版本所做的,在最新的Dalston版本中,Spring Cloud Zuul做了一些优化,所以我们不再需要做这些扩展就已经能够正确的处理异常信息了。那么,在Dalston版中,Spring Cloud Zuul中做了怎么样的修改以达到之前我们自己扩展的效果呢?

过滤器类型的变更

读者是否还记得我们之前分析了Spring Cloud Zuul自带的核心过滤器有哪些呢?我们先根据下图回忆一下:

这次主要将SendErrorFilter过滤器的类型从POST改为了ERROR,所以核心过滤器变成了如下图的结构:

处理逻辑的变化

既然过滤器类型发生了变化,那么请求的处理生命周期就会有所变化。在变化之前,各阶段过滤器的流转如下图所示:

针对异常情况,在图中我们标出了不同的颜色。从pre和route阶段抛出的异常将会进入error阶段,再进入到post阶段进行返回。由于SendErrorFilter需要判断请求上下文中是否包含error.status_code属性:有的话就用SendErrorFilter处理错误结果;没有的话就用SendResponseFilter返回正常结果,但是error.status_code属性默认是在各个阶段过滤器中自己put进去的,这就导致,各个阶段过滤器抛出异常之后,是没有办法返回错误结果的。因此,我们扩展了一个ErrorFilter来捕获异常,然后手工的设置error.status_code属性,让SendErrorFilter能正常运作。

通过上面你的改造,从pre和route阶段的异常都能处理了,但是post阶段抛出异常后,是不会再进入post阶段的,这使得ErrorFilter设置了设置error.status_code属性之后,也没有过滤器去组织返回结果,所以我们通过继承SendErrorFilter在error阶段增加了一个返回错误信息的过滤器。

而这次在Dalston版本中,做了很巧妙的变动:就是上文所述的对SendErrorFilter过滤器类型的变更,这一变动使得所有阶段的异常都会被SendErrorFilter处理,直接解决的上面的第二个问题。当然只是做个变动还是不够的,为了区分SendErrorFilter和SendResponseFitler分别处理出现异常和未出现异常的情况,修改原来根据error.status_code属性判断的逻辑,而是改为根据请求上下文中是否包含Throwable来作为基本依据,而这个对象是在过滤器出现异常之后,Zuul往请求上下文中置入的,所以可以更为准确的判断当前请求处理是否出现了异常,而不再需要我们之前扩展的ErrorFilter了。

public class SendErrorFilter extends ZuulFilter {	
@Override
public boolean shouldFilter() {
RequestContext ctx = RequestContext.getCurrentContext();
return ctx.containsKey("error.status_code")
&& !ctx.getBoolean(SEND_ERROR_FILTER_RAN, false);
}
...
}

public class SendResponseFilter extends ZuulFilter {
@Override
public boolean shouldFilter() {
RequestContext context = RequestContext.getCurrentContext();
return context.getThrowable() == null
&& (!context.getZuulResponseHeaders().isEmpty()
|| context.getResponseDataStream() != null
|| context.getResponseBody() != null);
}
...
}

所以,最后修改之后,整个处理逻辑变为如下图所示的流程:

推荐阅读